今年棉花价格多少钱一斤?
今年棉花价格5-17.38元一斤。
不同地区,棉花价格不同,以下是7月初各地棉花价格(单位元/斤):
河北 11.25
河北保定安国市 15.00
河北邯郸 7.50
河北邯郸 7.50
贵州黔南 5.00
湖北襄阳 5.20
河北保定 15.00
湖北 5.20
贵州黔南荔波县 5.00
上海普陀区 17.38
河北邯郸曲周县 7.50
贵州 5.00
上海 17.38
湖北襄阳宜城市 5.20
河北 7.50
全国平均价格16.2元一斤。
其中,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新疆棉花12.5元一斤;新疆哈密市伊州区新疆棉花35.3元一斤;甘肃酒泉市瓜州县棉絮20元一斤;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新疆棉花12.5元一斤;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棉絮27.5元一斤;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新疆棉花11.05元一斤;广东惠州市惠城区棉絮10.14元一斤。
棉花的价格是不固定的;主要跟品种、产地、品质等有关,截止2022年6月25日新疆***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疏勒县长绒棉批发价10元/斤,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籽棉批发价3.8元/斤,河北省邢台市威县长绒棉批发价3.2元/斤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籽棉批发价4元/斤,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籽棉批发价3.1元/斤
纺织棉花市场情况如何?
棉花的问题,我们从短期中期和长期来看,短期来看,他是有技术面的反弹要求,从中线来看呢,它有一个止跌震荡的行情,如果说从长期来说呢,从技术面来说,他是向好的,要慢慢攀升的这样一个过程。行情的判断的一个是从我们的技术指标来看,还要大家去研究买一下棉花市场以往的过去的行情。来参照一下过去。今天那么我们就可以预测一下未来。
首先很荣幸能回答这个问题,关于纺织棉花市场前景并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知道今年是一个跨境电商风靡的时代
为什么?因为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而且现在国家政策是大力扶持跨境电商,这个在网上都能查到,每个地方的扶持政策都不一样,。而且现在无货源模式跨境电商肯定是电商市场发展的大趋势,下一个红利时代,所谓无货源模式,并不是说没有产品,是通过ERP系统从国内电商平台比如淘宝京东1688等上面***集产品,上传商品后客户下单,自己再从这些平台上面买这个商品,再邮过去,一般10¥可以卖出10€以上价格。一会可以看图
跨境电商之所以有利润存在,除了这个模式好,还靠政策扶持,不信可以到公司看看。上周六不还开了全球大会,跟着党的步伐,不掉队
棉花最早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古人没有棉花是如何御寒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亚洲的棉花原产印度,在公元9世纪,唐朝时期,中国就有了棉花。
但是,棉花是作为一种观赏植物种植的。
推测,这些棉花是通过路上或者海上丝绸之路,辗转运到中国的。
我国发现最早棉织品的年代,是南宋时期。
不过,棉花真的大量种植,还是在元代。当时元朝***已经将棉花作为征收的产品之一,强迫农民种植。
根据记载,每年元朝***征收的棉布就有10万匹。
此时,棉花开始成为中国人的主要御寒品。
到了明代也鼓励人民种植棉花。明太祖朱元璋以法令的形式强行推广种植棉花:“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
可见棉花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在元代明代之前,中国人冬天御寒物主要是麻衣和皮衣。
其中皮毛的衣服防寒效果比较好,但制造困难,价格较为贵。
另外皮毛衣较为笨重,不适合劳动人民使用。
麻衣相对廉价,也比较轻便,但防寒效果不佳,遇到严寒环境很容易冻伤,穿着也很不舒适。
相反,棉花大量种植以后,棉衣则完全超越了以上两种。
棉衣防寒效果非常好,又相对轻便,是非常适合过冬的衣服。
不过,古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农民,原则上寒冬并没有太多事做,都是农闲时期,所以对于棉衣的需要有限。
你好,我是国风
但凡质疑古代人是傻子的人,多数都是傻子。因为古代的人虽然生产技术比较落后,但是与大自然的抗争方面肯定比现代人要聪明的多。〈把一个古人和一个现代人一同扔进一个原始森林里能,活下来的肯定是被认为思想落后的古人。而非自诩为认知通天彻地的现代人〉所以千万不要拿现代人的思想去揣度古代的生活。
当你总以为离了棉花织不成布,怀疑古人都光着***生活的时候,聪明的华夏人民早在七八千年之前已经创造了辉煌的原始文明〈江苏吴县草鞋山新石器遗址发现三块五六千年前的葛布。〉,不必再穿着树叶满森林里荡了〈当然蛮荒的西方人除外,他们直到15世纪前后还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黄帝时代的螺祖,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养蚕缫丝,织布制衣的先进技术。华夏民族的纺织业非常的发达,影响遍及世界
而今耳熟能详的丝绸之路足以证明了华夏文明的影响〈其时中国出口的商品除了陶瓷和茶叶最重要的就是丝绸了(16世纪法国的贵族为自己的爱妃奉上一匹来自中国的丝绸,已经算是最为至高无上的礼物了,而他们还没有穿着的本事,只有披着的本能。因为没有制衣技术)〉
当然,也不能因为中国有成熟的缫丝纺织技术,就认为所有的人都可以穿上这种衣服。但至少纺织技术的成熟,让所有的人都有了织布制衣的可能。只是原料不必限于丝绸。人们可以用植物的纤维〈亚麻、苎麻、黄麻、剑麻、蕉麻,木棉等〉动物的毛发〈羊毛,兔毛,狸毛等等〉纺丝成线,以线织布,裁布成衣。穿着以御严寒!〈甚至少数民族中还有用蛛丝树皮制成的布料。〉
中华文明源于黄河长江流域,很少及于严寒的北方。就有如现在,淮河以南的人不用生火取暖一样。少冬的南方并不太需要御寒的衣物。不像北方人这么迫切需要。当然在北方也有人,古代的游牧民族。他们的衣物主要是由动物的皮毛做成的。非常的厚重,而且往往要穿很多层。
南方的***基本上不需要太厚重的御寒衣物〈其实古代的布料本身就特别厚重,比现在的麻袋还要厚。这种布料做成的衣服防寒性比现在的轻薄布料好得多〉即使需要,也只需两层以上的布料做夹衣即可。再需要保暖,添置一层兽皮〈五六0年代还有的老羊皮袄应该很具雏形吧〉也就足够了。〈黄河流域的人民,比较接近于北方游牧民族。用布料置换兽皮是很早以前就有的交易了。〉再不济,贫苦的人民往夹衣中絮入打碎的茅草〈东北的乌拉草保暖效果第一,也不是现代人发明的〉,动物的羽毛。以及芦絮,都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
反正别以为古代人能冻死,否则就不会有这延绵不绝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
而且也别以为棉花就成了西方文明优越的标志,这种东西传入中国之前西方人根本没有把他们开发成制衣的原料。〈据说只是一种观赏植物〉棉花到了中国,才被中国人民加以种植利用成为一种代替蚕丝廉价的纺织原料。制成了比麻布葛布更轻薄优越的布料〈当然不及丝绸〉同时也成为北方人民御寒絮衣的主要原料!
而处于中华文明边缘的蛮荒野人们,除了几张有限的动物毛皮之外,也就靠着自身无比浓厚的毛发挺过风雪严寒的冬季了〈这就是为什么直至今日西方人的毛发还比中国人浓密的主要原因〉
对于御寒这件事,没有人比东北人更有发言权,毕竟有的人可能一辈子见不到一次雪,而我们是每年冬天都要经历N场雪。
大多数的东北孩子,一到了冬天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躺在火炕上的棉被窝里,睡个懒觉,我记得我小的时候,被都不用叠,起床把被往里面一推,等到晚上的时候再放下来,因为棉被实在是太厚了,来回搬也挺费劲的。
现在日子变好了,盖的被子不全是棉的了,而是各种绒,总体的趋势是,被越来越薄,越来越轻了。
但是,至少在十年二十年前,棉被还是很稀有的东西,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买一套,一般都是结婚的时候才有一床新被。
可以说,棉花产量真正快速提升,能够满足大多数人需求,也就是这几十年的事情。
那么问题来了,在漫长的古代,棉花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
其实,关于棉花到底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一直没有定论,目前主流的说法是,棉花原产于西亚和南亚一带,后来传入中国,一直到元朝编写《宋书》,“棉”字才开始使用,因此,人们多认为棉花是从宋代传入我国的。
这种说法不见得有依据,早在宋朝之前,中国一直用“绵”字,应该也是棉花的一种,而“绵”与“棉”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谁也说不准。
不能因为宋代发明了“棉”字就认为棉花是宋代传入我国的,比如锅,其实很早以前就已经存在,通常被当作釜的一种,但是宋代之后民间口语中开始大量使用“锅”字,也不能认定就是宋代发明了锅。
之所以宋代发明的字多,是因为宋代文化繁荣,咬文嚼字厉害,有文化的人在其他朝代不一定能科举成功,但是在宋代,只要你有文才,有文化就一定会中科举。
了解了这一点,再来理解“棉”字,也许会有更好的概念。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有学者认为棉花是“宋元之间始传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
也就是说,棉花通过西北陆路与东南海陆传入中国,在推广开来,从宋元开始播种,到明朝初期在全国推广开来。
其实,可以大胆一点推测,棉花流入我国应该可以追溯的南北朝时期,陈寅恪先生在著作里面一再坚定的认为,很管关于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故事,都是从中亚和南亚传播过来的,比如曹冲秤象来自印度,华佗是印度人。
虽然目前充满争议,但是不得不说,魏晋南北朝一直到唐朝时期,中国与中亚、南亚还是有着密切的关联的。
尤其是相对于中原地区,边疆地区与中亚、南亚的联系更频繁一点,棉花最早应该也是在边疆种植,最迟在宋代已经开始在全国形成规模种植。
中国很多关于纺织技术都是在宋元时期发明的,也能从侧面反映出来,当然,要说真正让老百姓能够用得起棉花,还得是朱元璋,由于早年经受过贫困的生活,朱元璋深知老百姓的饥寒交迫,为了能够让人睡得暖一点,在他当了皇帝后,开始强力推广种植棉花。
知道了棉花的发展史,同学们可能也会疑问,在棉花没有传入中国,以及棉花产量不高的时候,人们又是如何抵御寒冬的呢?
这就涉及到古代的贫富差距了,正常来说,古代的富人是不担心取暖的,除了烧碳取暖外,在穿衣和盖被上,都有着丰富的材料,比如最早用丝绸之类贵重的物品。
比如在《红楼梦》中描写贾府中的排场,都可以看出,古代虽然生产力不高,但是有钱人挥霍起来是真的生猛。
用丝绸一样的面料,把动物的皮毛或者禽类的容貌包裹起来,其保暖程度应该是超过棉花的。
富人冬天穿个貂,也是有历史传统的。
只不过这个价钱并不是一般能够承受得起的,我国中原地区又大多是农业种植区为主,想要穿上貂皮一类的服装,那必须是北方游猎民族打猎而来的东西,其造价之高,想必不用我多说了吧!
所以,这种高调奢华的保暖物品,并不是谁都能享受了的东西。
当然,老百姓虽然没有棉花,也没有那些花了胡稍的料子,但是身处农业种植区,有地就有稻草、秸秆一类的东西,这些东西也很保暖。
不要说古代,其实早些年的旅店,比如大车店什么的,据我爷爷讲,也有用稻草往里一扔,人就窝在里面取暖的。
我们九零后读书时住宿时的床下面铺的也都是草垫子,这种草垫子就是把稻草压缩在一起,然后用编织袋那样的东西包裹上,至少我大学毕业都是如此,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草垫子了。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村里有流浪汉,晚上的时候就趴到别人家柴火垛里面取暖,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相对于铺盖的东西,穿戴的东西制作难度更高一点,古代穿不起棉衣,或者没有棉衣的人,会用麻来做衣服,麻的保暖效果那是相当差的。
当然,还是那句话“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古人也会把柳絮一类的东西塞到麻里面,从而起到保暖的效果。
总之,冬天肯定很冷,只要有点脑子就会想尽办法取暖,最后被冻死的肯定是脑子不够用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