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李苗传?
李苗,字子宣,梓潼涪(今四川绵阳)人。孝昌(五二五―五二七)中兼尚书左丞。谥忠烈。解鼓琴,好文咏,尺牍之敏,当世罕及。
李苗,字子宣,梓潼涪人也。父膺,梁太仆卿。苗出后叔父畎。畎为梁州刺史,大著威名。王足之伐蜀,梁武命畎拒足于涪,许其益州。及足退,梁武遂改授。畎怒,将有异图,事发被害。苗年十五,有报雪志。延昌中归魏,仍陈图蜀计。大将军高肇西伐,诏***苗龙骧将军乡导。次晋寿,宣武宴驾,班师。后以客例,除员外散骑侍郎。苗有文武才干,以大功不就,家耻未雪,常怀慷慨。乃上书陈平定江南之计,其文理甚切于时。明帝幼冲,无远略之意,竟不能纳。
正光末,三秦反叛,侵及三辅。时承平既久,人不习战。苗以陇兵强悍,且群聚无资,乃上书以为:“食少兵精,利于速战;粮多卒众,事宜持久。今陇贼猖狂,非有素蓄,虽据两城,本无德义,其势在于疾攻,日有降纳,迟则人情离阻,坐受崩溃。夫飙至风起,逆者求万一之功;高壁深垒,王师有全制之策。今且宜勒大将,深沟高垒,坚守勿战。别命偏师,精卒数千,出麦积崖以袭其后,则汧、岐之下,群妖自散。”于是诏苗为统军,与别将淳于诞出梁、益,隶行台魏子建。子建以苗为郎中,仍领统军,深见知待。
孝昌中,兼尚书左丞,为西北道行台,与大都督宗正珍孙讨汾、绛蜀贼,平之。及杀尔朱荣,荣从弟世隆拥部曲还逼都邑。孝庄幸大夏门,集群臣博议,百僚计无所出。苗独奋衣起曰:“今朝廷有不测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节之时,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庄帝壮而许焉。苗乃募人于马渚上流,以师夜下。去桥数里,放火烧船,俄然桥绝,贼没水死者甚众。官军不至,贼乃涉水与苗死斗,众寡不敌,苗浮河而没。帝闻,哀伤久之。赠都督、梁州刺史、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河阳县侯,谥忠烈。
苗少有节操,志尚功名。每读《蜀书》,见魏延请出长安,诸葛不许,叹息谓亮无奇计。及览《周瑜传》,未曾不嗟咨绝倒。太保城阳王徽、司徒临淮王彧并重之。二王颇或不穆,苗每谏责。徽宠势隆极,猜忌弥甚,苗谓人曰:“城阳蜂目豺声,今转彰矣!”解鼓琴,善属文咏,工尺牍之敏,当世罕及。死之日,朝野悲壮之。及帝幽崩,世隆入洛,主者追苗赠封,以白世隆。世隆曰:“***时群议,更三日便欲大纵兵士,烧燔都邑,任其***掠。赖苗,京师获全。天下之善一也,不宜追之。”子昙袭爵。
苗姓起源解读这个姓氏在历史上都有哪些名人?
历史上姓苗的名人都有:
苗晋卿,字元辅,唐潞州壶关(今山西壶关县)人,出生于女皇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祖上以儒学著称于世,父亲当过县丞一般的小官吏。幼年时苗晋卿勤奋好学,文章尤佳,因而在科举取士的时候,得以高中进士,步入了他漫长的仕途生涯。他先后活跃于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朝的政治舞台上。
苗发,[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潞州壶关人,大历十才子之一。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初为乐平令,授兵部员外郎,迁驾部员外郎。仕终都官郎中。发常与当时名士酬答,但诗篇传世颇少。
苗训: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宋初大臣。善天文占候术,曾于营中预言赵匡胤陈桥兵变。
苗履,潞州(今山西长治)人,北宋苗授将军之子,从北宋镇戎军(治今宁夏固原)镇将开始戎马生涯,历官擢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成州团练使,知庆州,徙渭州,进捧日、天武都指挥使,是北宋一代名将。
苗授(1029-1095),北宋将领。字授之,潞州(今山西长治)人。少从胡翼之学,补国子生。以荫累迁供备库副使。从王韶取镇洮为先锋,克
珂诺城,尽取河湟之地。败鬼章有功,知河州。破羌人于露骨山,俘大酋长冷鸡朴,羌族十万多帐归附,威震洮西。拜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徙知熙州。元丰中,攻
西夏,城兰州,转战千里。元佑三年(1088)迁武泰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知潞州。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庄敏。
苗傅(?--1129),南宋将领。上党(今山西***治市)人。隆祐太后(哲宗赵煦之后)南渡,为统制官,驻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
苗道润(?-1218) 金朝大臣。贞祐初为河北义军队长。宣宗迁汴,河北义军集结,抗击蒙古兵。他“有勇略、敢战斗,能得众心”(《金
史》)。累至骠骑上将军、中都路经略使,兼知中山府(河北定州)事前后抚定五十余城。兴定元年(1217)奉诏恢复中都,与诸军不和而相攻。次年被易州贾
瑀诱杀。部众由部将靖安民代领。
苗好谦,元朝人,初任都察院属员,延祐三年(1316)年升任淮东廉访司佥事,因“善课桑农”,皇帝“赐衣一袭”,后入朝为司农丞,著有《栽桑图说》和《农桑辑要》,受到皇帝赞许:“农桑衣食之本,此图甚善”。遂命刊印千册,散之民间。并晋升苗好谦为御史中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