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怎么过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节日之一,是我国的法定节***日,被纳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好今天是端午节,我们郓城县为了庆祝端午节,前段时间,也就是6月2日在宋金河畔举办了第二届龙舟赛。盛世佳节赛事,热闹异常!我们这里端午节还要吃粽子,杀鸡喝酒庆祝。正好赶上麦收时节,端午节吃好、喝好、玩好,地里收成好,一切都好!
要说宋朝人怎么过端午节的,我只好不辞辛劳,穿越到宋朝去问问宋朝的人了。
先看看宋朝的大文学家苏轼怎么说的?
苏轼
说端午时节天气有点热,女子在撒满兰花的水中沐浴后,梳洗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彩线缠玉臂,平安符小饰品挂在头上去会情郎,成就白头偕老的爱情!
看看陆游怎么说的?
陆游说端午节我吃了两个粽子,我的身上挂着艾叶。家人忙着配药浴的水,这样忙活都是为了无病无灾。天黑时酒菜已备好,我今天过节太高兴了,干杯吧!真是美、爽!
黄裳说今天的龙舟赛,鼓声雷震,欢声惊天!比赛健儿真是争先恐后。场面好壮观!
刘克庄说:端午青年男女,男潇洒女漂亮。钗符艾虎。游人如织争看少年龙舟赛事。刘克庄触景生情凭吊屈原。
通过以上宋朝大文学家、大诗人的说词,不难看出,宋朝过端午节吃粽子。
挂艾草避邪。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药浴去病消灾。喝酒庆祝。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宋朝也和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传统相差无几。最重要的是过出喜庆,预示美好!最后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乙卯重五诗》
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诗,作于陆游年71岁时的端午节,充满欢乐地讲述了他过端午的过程、也恰到好处地向我们介绍了,宋朝人是怎样过端午的。
那一年正是公元1195年,中国古历的乙卯年,端午节是五月初五、两五相重,故称重五。
在全诗起始,陆游先赞美了一下山村端午的美好:你瞧瞧这日子多好哇!花开得挺旺呢!
之后,便具体阐述了自己的端午节:吃了带着两个角的粽子、往有高冠的帽子上插了艾草、配了药方储了药、忙活完了就晚上了,一家人兴高彩烈吃饭喝酒。
还是挺充实的一天。看来在宋朝的时候,人们对于端午的重视远甚于我们现在的“粽子好吃、龙舟好玩、节好放”。在那个时代,端午这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意义,也还能得到非常良好的传承。
说到传承,就要提到端午这些风俗原本的意义了:端午的来历有多种说法,目前学界比较统一的,是“恶日说”,古人认为这一天于风水上不吉利、于气候上潮湿闷热、虫蛇俱出,也不是什么好日子。于是会***取一系列的方式来驱邪、祈福。
插艾、菖蒲,也是因为这两种药草兼具卫生保健与巫术两种作用。
吃粽子、粽子包成角状,是为了祭祀祈福用。粽子包出角是因为古代是以“角”为尊的。至于赛龙舟,那是为了送瘟神。
后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江,人们感念他的爱国情操,便在晋代时把端午与屈原联系到了一起,粽子、龙舟也就同时与屈原产生了联系。
从陆游这首诗看来,在宋代时,吃粽子、插艾是非常普遍的行为。带着屈原投江时的高帽,则证明屈原的影响在端午也很大。那么意思就是说,至少在南宋时,纪念屈原、卫生保健这两层端午的意义,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而同时还配药方、储药,这就使端午节保健这一层的意义,又高于了简单的插艾,它同时还是做好准备、祝福全年平安无病的日子。
杜甫一直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他被称为诗圣、他的诗则被称为诗史。诗中一直为时局的不安、百姓的苦难进行悲鸣,能写出这样欢乐的诗实属少见。但在这欢乐中是否同时也蕴含着伤感与无奈,便见仁见智了。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宋人怎么过端午看前人留下诗词便可窥见一斑。
齐天乐
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乙卯重五诗
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从这两人记述中可见当时风物跃然纸上。
一是吃粽子。
二是插艾草。
三是戴百索。
四是饮酒。
宋朝人是怎么过端午节的?端午节是我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又因古人在这一天用兰草汤沐浴,因此又称浴兰节,此外还有龙舟节,五月节等等称谓。端午节最早是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的祭祀之日,并且有龙舟竞渡的习俗。后来楚国的使人屈原在这一天跳河自尽,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也把这天作为纪念屈原日,总之端午节是随着人们的习俗历经演变而来的节日。
具体宋朝是怎么过端午节的,由于宋朝距今已经时间久远,今人不可能知道宋朝人是怎么过端午节的,不过我们可以从宋朝诗人陆游的一首诗中去一窥宋朝人过端午节的情景。
陆游《乙卯重五诗》: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从诗的题目我们可以得出陆游做这首诗的时间是公元1195年的五月初五,也就是我国习俗上的端午节。当时的陆游已经71岁了,在浙江绍兴隐居。这首诗很好的反映了当时南宋绍兴一带端午节这天人们是怎么过的。毕竟各地的端午节习俗并不是一样的,因此,通过陆游的诗也仅仅是了解宋朝时端午节的一部分习俗,并不能完整的了解宋朝时期端午节的具体情况。
通过陆游的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在宋朝时人们过端午节主要有哪些活动,也可以和今天的对比,看看有哪些演变。
宋朝时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
对于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这个习俗大家肯定不会陌生,据说包粽子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今天我们过端午节的时候,粽子也是必不可少的。只不过到了今天,我们过端午节吃的粽子大都是到市场上买的,自己动手包粽子的已经很少了。
通过陆游的诗我们还可以看出,在宋朝的时候粽子是两个角的。而今天的粽子普遍是三个角或者是长圆型的。对于包粽子为什么要带角呢?这里面是有寓意的,粽子在端午习俗中有祭祀祈福的意思在里面。因为古代是以角为尊,那么,为了纪念屈原,表示对屈原的敬重,粽子带角也就可以理解了。
宋朝端午节时要戴帽子,插艾草
艾草大家肯定不会陌生,这是一种带有浓烈香气的草药。就是在今天人们也经常用到,端午节的时候人们把艾草插在门上或者悬挂在屋中,以“避邪却鬼”,驱除蚊虫,这是今天人们在端午节的习俗。在宋朝的时候,人们是把艾草或者菖蒲插在帽子上。
宋朝人之所以把艾草或菖蒲插在帽子上,一是避邪却鬼的迷信,另外就是艾草菖蒲有香气,能取出蚊虫,三就是人们认为艾叶的气味能够通九窍,去疾病,因此插于帽子上。至于戴的危冠,就是出于纪念屈原的目的了。据传这是屈原流放江南的时候所呆的帽子。
宋朝端午节时要储存药物
古人认为五月初五是不吉利的日子,认为这一天于风水上不吉利、气候上潮湿闷热、蛇虫等毒物都出来活动了,除了要插艾草菖蒲来驱邪外,还要准备好药物,以祈福全年平安。不仅如此,就是在很多史书上也都记载认为这一天是不吉利的日子。
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五日是恶日,认为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不能抚养成人,即使长大了也是男害父,女害母,即“不举五月子”。甚至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的程度,就是五月份到任的官员直到被罢免都不会被升迁,东晋大将王镇恶因为是五月初五生的,因此他的祖父给他取名字的时候就叫“镇恶”。宋朝宋徽宗赵佶也由于是五月初五生的,因此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人们对端午节这一天的忌讳。
《史记·孟尝君列传》:“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论衡》:“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古人认为艾草菖蒲有驱除邪气的作用,因此在这一天插艾草菖蒲,储备药物更是为了身体健康。这就是南宋时期人们过端午节的习俗,有些习俗我们今天还在传承着,有些已经发生了改变,但不管怎么变,端午节都是汉族历史上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会永远流传下去。